近日,在江西省科技厅的组织下,由中心罗晓健教授、饶小勇教授团队与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江西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中药大品种绿色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中药配方颗粒干法制粒技术智能化开发”项目验收会在南昌召开。重大科技研发专项的验收专家组成员来自暨南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肿瘤医院、江西农业大学等7个单位,组长由暨南大学聂红教授担任。重点研发计划的验收专家组成员来自中国药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等7个单位,组长由中国药科大学贾晓斌教授担任。最终经专家组评审,两个项目均顺利通过验收,并获评“优秀”。

江西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中药大品种绿色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主要针对中药制造过程复杂、精细化控制难度大、智能化程度低,缺乏有效控制中药生产过程质量的手段等问题,以中药性味化学及生物学理论为指导,以排石颗粒、黄芪生脉饮、健胃消食片等为研究对象,利用中药性味化学及生物学平台,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与性味受体(TRPs 家族和 T2Rs 家族)分子对接技术,获得其功效靶点,确认模型药性味质量标志物,并系统性融合在线质量控制技术、DCS/MES,构建物料与中间品质量快速检测与实时在线检测体系,实现中药生产过程质量实时在线监测与实时放行,建立中药大品种绿色智能制造连续化生产。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中药配方颗粒干法制粒技术智能化开发”项目,主要针对中药配方颗粒干法制粒水平较低、现有生产设备不完全适合生产、缺乏在线检测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明显影响产品质量的现状,以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为指引,建立浸膏粉物性评价方法,突破可压性差、粘性大的中药浸膏干法制粒技术瓶颈;结合浸膏干燥与干法制粒方法,分别筛选吸湿性强、可压性差、粘性大浸膏粉的配方颗粒处方工艺参数,确定设计空间,形成配方颗粒干法制粒关键共性技术。改进干法制粒设备,采用粉体密相输送技术,创新构建浸膏物性-胚片-工艺参数-颗粒质量评价模型,集成过程分析、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建成智能化干法制粒生产示范线,研发一批应用前景好、质量可控的中药配方颗粒,促进中药配方颗粒制造技术进步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两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的成功实施与验收,标志着江西省乃至全国在中药现代化与智能制造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为中药产业从传统制造向绿色化、连续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成功示范;有力推动了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的标准化、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为该细分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项目的成功实践,是中心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为加速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药制造强国建设贡献了重要的“江西方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典范。
编辑:何琼
审核:王琦
终审:冯育林